编者按:中国以“瓷的国度”享誉全球,千年窑火淬炼出独特的东方韵味。如今,汉服在海外平台掀起文化热潮,成为Z世代与世界对话的新语言。当千年瓷韵邂逅华裳之美,会激发怎样的文化火花?自5月8日起,河南国际传播中心与大河网联合推出“瓷韵华裳”系列报道,邀请您一同领略“瓷”与“裳”交织下的东方美学。
大河网讯 在浩渺如烟的历史长河中,中国瓷器曾踏着海上丝路的浪花远渡重洋。那时,大洋彼岸的人们称其为“china”。而孕育这瑰宝的神秘东方大国,亦得名为“China”。如今,当汉服热席卷海外社交平台,中国传统服饰如同当年的瓷器一般,正成为当代中国文化行走世界的新名片。
这份文化传承的脉络,在当代设计师的巧手下愈发清晰。天青汝瓷、万彩钧瓷、素净白瓷……越来越多的瓷器于汉服之上完成了传统美学的现代转译,来自汉服品牌“织造司”的设计师蔡晓彤就在将《越窑秘色瓷八棱净瓶》的“千峰翠色”染入衣料,让“china”所代表的东方文化符号以可穿可感的方式再次闪耀海外。
图为《越窑秘色瓷八棱净瓶》。图源:网络
1987年,法门寺地宫出土了《衣物帐碑》,碑上明确记载“瓷秘色碗七口,内二口银棱;瓷秘色盘子、碟子共六枚”,而与石碑同时出土的13件瓷器与之完全对应,使世人首次确知典型秘色瓷的真实面貌。据考古研究者判定,这些秘色瓷均属于越窑产品。此外,地宫中出土的一件八棱瓶,亦被认定为秘色瓷,即《越窑秘色瓷八棱净瓶》。
今人所谓越窑,系对浙江东北部宁、绍一带北宋以前瓷窑的统称。越窑制瓷渊源可以上溯至商周时期的原始瓷生产,自东汉创烧成熟青瓷后,其制瓷业不断发展,先后经历了三国、两晋、南北朝的大发展时期和唐、五代的全盛期,至北宋中期衰落,曾一度为宫廷烧造过贡瓷。所产瓷器始终以青瓷为主,汉至南朝还烧造少量黑瓷。唐至北宋时期的秘色瓷代表了越窑瓷器的最高水平。
图为《五代秘色瓷莲花碗》。图源:网络
下一篇:没有了